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作者﹣宋鴻兵形容:在一個五光十色、熱鬧非凡的巨大賭盤中,人們都聚精會神地賭著被清崎(【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T.清崎)稱為「滑稽貨幣」的美元,此時尚未喝醉的、頭腦清醒的人,已經看到賭場的角落開始冒煙了,此刻他們正悄悄地走出賭場………。留在現場的,總相信那火苗只是某一個粗心鬼未熄的煙蒂所留下的餘煙,熄滅就好!
不幸地!它成了火焰,以致於大家急於地往外跑,但當出口只有一個,成千上萬的人要往外擠時,談何容易!最後只能坐看火苗的擴大而不知如何是好………。
金融巿場的【完美風暴】
要形成一個「完美風暴」絕非簡單之事,需要有各式各樣的條件吻合,才足以構成「完美風暴」。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潚」襲捲金融巿場時,任何國家無一幸免,因為風暴的核心在美國,而美元又是各種商品交易的主要貨幣,於是吹起的強風直到今日仍未劃上休止符。
要談論風暴為何仍未止息之前,筆者想透過簡單的描述「完美風暴的形成」來鋪陳,或許也才有助於了解現在為何風暴仍在延續中。
炙手可熱的【空頭支票】
為什麼聯準會發行的「空頭支票」炙手可熱?只能說金融巿場裡美國聯準會說的算,只要是他們所發行的商品,絕對不會滯銷,特別是亞洲中央銀行及其他銀行家們,對美債情有獨鍾,截至2015年7月底止,單單中國所持有的美債就高達1.24兆美元,這還不包括先前賣超的2095億美元。可想而知,美國聯準會在世界金融巿場有著無以撼動的地位。
以美元計價的政府債,大多以到期日來分:如T-Bills(一年內短債)、T-Notes(二至十年期債券)、T-Bonds(三十年債券)。因為它們是以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作為抵押,因此被世界公認為「最可靠資產」,除非美國倒了!而一張張的「聯準會支票」背後沒有任何黄金或其他商品作為擔保,所以也可說是一張「期貨支票」或「空頭支票」。
大量的印鈔,讓芭比和肯尼認為美國永遠有花不完的錢,沒錢只要去後花園拿幾張紙印些「T﹣Paper」,自然有人買單,根本沒有財經專家所說的「財富縮水」的問題。五光十色的舞池,讓「高貴的美國人」陶醉在音樂與美食的饗宴中,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公主與王子,完全不去想未來龐大負債如何還的問題,直到銀行家們在場外玩起「衍生性金融商品」時,惡夢隨之拉開序幕,黑天鵝一隻隻進入舞池,漸漸地染黑整個舞池,當公主與王子們發現不對時,一切已經為時已晚!
膨脹不起來的【通貨膨脹】
銀行家們永遠比你我想的多更多,為什麼?因為他們比你我更貪婪。關於利息收入這件事,絕對無法滿足銀行家們的渴望,為了「利益」,他們得想出更多的把戲。
過去金融巿場的利潤來源,不外乎是資本利得、利息收入等單一商品的買賣交易,就連期貨巿場也是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進行遠期交易,但好賭成性的投資家們對於現狀無法滿足,想出了「打包債務」的商品,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利率商品」。
「打包利率債務」概念,簡言之就是銀行家們利用不同期約的利率商品借貸關係〔如:短期債務(借短期資金)+未來固定利息現金流(收取長債利息收入),也就是「借短支長」〕,使它成為類似長期債券的效果,美國房利美與房地美所發行的【MBS債券】,即是這種債券。
其實,這類的金融操作在更早之前就有,但後來又衍生出加入「交換期權」,也就是將貸給客戶的房貸擔保品,再包裹成新的商品賣給投資人,投資人賺取利差,銀行家們則鎖住房貸提前償還的風險。此外,再利用「不完備動態對沖」策略,防堵短期利率的劇烈波動,如此一來,看似「完美」的交易方程式,在金融巿場上大放異彩,國際投資家們利用便宜的日圓資金來買美債,使得MBS債券異常搶手,殖利率被壓低的情況下,通膨也就顯得杞人憂天了!當然,舞曲也就繼續演奏著…..。
【曲終人散】
這樣的完美方程式,連房利美與房地美這兩家美國政府授權房地產貸款二級巿場的機構也趨之若鶩,自已發行【MBS債券】後,看見有利可圖,於是反手買進自家發行的【MBS債券】,使已經是存在槓桿倍數高的債券,再度飆高,雪球愈滾愈大,不知不覺間,它們的自有資本已經下降至紅色警戒的3.5%,數兆美元的沉重債務,加上歴史低點的自有資本率,讓巿場漫延著詭異的氣氛,這種「明明很怪,但又害怕低利率的環境無利可圖」的投機心態下,不論是投資人或投資機構,紛紛跳進這個舞池,縱使偶有小火花,仍被五光十色的燈光給掩蓋住。
但就在聯準會不斷的升息循環中,火勢開始加大,違約的情況開始爆發,直到媒體得知消息時,事情已經無法收捨了!房利美與房地美向聯準會求援,聯準會這才發現這兩家公司捅了大簍子,而且是美國政府自已週轉不靈。房利美與房地美不僅拖垮自已,也把投資人,甚至美國這個大國都給拖垮了,於是金融海潚如巨浪般襲向世界各地,歐美亞全面打趴。
曲終人散的場面竟是如此狼狽,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正當美國陷入空前的災難而不知所措時,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出來喊話說:「美國不可能會倒債,不要忘了,美元是美國印的。」就這句話,巿場的投資家們才停止抛售美元與美債。當然,之後的一連串QE救起了信心,也把美國的經濟從谷底拉了起來。此刻想想,還好銀行家們當時極力的將黄金與美元發行脫勾,不然現在事情就大條了! 至於{不用【金本位】到底好不好?}這個議題,筆者在未來有相關議題時再論述。
後【金融海潚】時代
經過一連串的QE,加上網路科技及智慧手機的更新,巿場重新注入新的活水,但大家元氣已經大傷。美國為了救自已,以前仰賴委外生產的,開始回自已國家製造,企圖改善失業問題;從前停留在海外的資金也紛紛撤回自已國內,美國這艘航空母艦總算漸漸地站起來了,但抽出的資金讓中國及歐洲大為失血,直至今日,歐洲經濟仍得繼續靠QE負利率復原,中國也只能靠內需及一帶一路試圖挽回頹勢。
經過這場腥風血雨,美國打算升息了,但歐洲、中國及其他國家仍未見起色,美國這時喊出要升息,是打算不理會其他國家面臨的問題了嗎?此時,我們不得不回過頭來看看銀行家們到底在想什麼?他們的下一個戰役在那裡?是好心的再創造一個通膨的環境?還是乾脆發動一場戰爭?目前來看,銀行家們對於發動一場戰爭仍有所猶豫,但喝止美聯準會不要升息的企圖心倒是十分明顯。
新秀的資本家們崛起
銀行家們不正是聯準會他們這群人嗎?那又為什麼會被喝止呢?原來筆者發現,金融巿場經過幾百年的洗禮、學習,銀行家們不再是只有那一群人了,後起之秀紛紛崛起,靠著原物料及軟性商品的大漲,養大了許多群的資本家,有中東、中國、俄羅斯、印度等等,很多不受控的資本家開始作怪。
為什麼中東會不平靜,起源美國插手管伊斯蘭國的內政,又沒有後續的妥善處理,造成各個角頭互相廝殺,百姓紛紛成難民逃難去了,留下來的大人小孩全都被訓練成一枚「走動式的炸彈」,只要上頭有指示,隨時隨處都可以引爆。
那這群人又是靠什麼生存?原來養活他們的正是石油大亨們。那為何這些石油大亨們要金援這些恐怖份子,有幾種揣測的說法,有說是這些金主們想要重建伊斯蘭教的正統性,有說是要取得更大的版圖,但筆者從經濟的角度著眼,推測是因為美國開發頁岩油,讓油價一路從150美元一桶,跌至40美元一桶,靠石油賺錢的大亨們怎麼肯讓這一情勢發展下去,所以花錢請這些角頭們做點事。
聯準會的下一步?
事情發展至今,美國一直扮演十分詭異的角色。理論上來說,始做俑者是美國,斷他們財路的是美國,但為何引爆同為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民航機,造成224人罹難(20151031)?又為何在法國巴黎巴塔克蘭劇院、法蘭西體育場及部份餐廳策動槍擊及爆炸事件(20151113),造成130人的罹難?真的是因為法國對伊斯蘭教的傲慢言論及歧視引來的報復?那俄羅斯又為何被報復?很多的疑點令人不解!
更奇怪的是,所有的事端都和聯準會即將升息的時間點接近,其實早在8月就預計9月一定會升息,但中國在8月11日突然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彈性,造成人民幣重貶2﹪,來到6.2298人民幣兌1美元,匯銀人士形容當日有如世界末日,所有在場人士急著抛出人民幣。結果,美聯準會不敢升息了。
但近期美國經濟數字表現十分穩健,聯準會又釋出要升息的訊息,銀行人士認為聯準會12月升定了,但10月、11月接連發生恐怖攻擊,聯準會能如期升息嗎?很難說,因為不定時炸彈不知這次會不會直搗黄龍﹣美國,不得而知。
為什麼巿場這麼害怕升息?難道有一股力量挾持著聯準會,但歐巴馬不從?但銀行家們內心又害怕些什麼?聯準會不過是收回過多的資金,應該還稱不上緊縮,為何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中間阻止?難道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靠QE的資金繼續週轉?我們尚無法得知,只知道未來充滿了變數和挑戰,國與國之間的角力也持續拉扯中,銀行家們也一定不時地開會尋找下一個戰場。
我們正處在風暴中,是和平落幕,亦或是不免一戰,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要談景氣好轉,恐怕還早!